◎中文片名 夹边沟
◎英文片名 The Ditch
◎年 代 2010
◎国 家 中国香港/比利时/法国
◎类 别 剧情/生活
◎语 言 国语
◎字 幕 中文字幕
◎IMDb评分 7.0/10 (326 votes)
◎IMDb链接 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1723112
◎文件格式 x264 + AC3
◎视频尺寸 1280 x 694
◎文件大小 2.70 GB
◎视频码率 2942 Kbps
◎片 长 01:53:43
◎导 演 王 兵
◎主 演 卢 野
许岑子
杨皓宇
◎简 介
电影根据小说《告别夹边沟》改编.
1957年10月到1960年底,在这个位于甘肃酒泉戈壁滩里的劳改农场里,三千多名甘肃省”右派分子”被遣送到此,接受”收容”和”管教”.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那场著名的大饥荒很快把这里变成人间炼狱,农场内一半以上的”右派”因饥饿而死.1960年12月,时任中央西北局书记的刘澜涛在兰州主持召开会议,”纠正极左路线”,开展”抢救人命”工作,幸存者才得以从61年一月后陆续遣返原籍.
影片从原著有19个故事里选取了三个作为基础:《上海女人》、《逃亡》和《一号病房》,剧组花了三年的时间去对当事人进行采访,找到了照片、文字、书信,(对故事)重新结构、重新调整,成为了现在的影片.
”夹边沟”是什么?
和”奥斯维辛”一样,这是一个地名,也是一个事件、一段历史——一段事后人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承受的残酷历史.1957年10月到1960年底,在这个位于甘肃酒泉戈壁滩里的劳改农场里,三千多名甘肃省”右派分子”被遣送到此,接受”收容”和”管教”.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那场著名的大饥荒很快把这里变成人间炼狱,农场内一半以上的”右派”因饥饿而死.1960年12月,时任中央西北局书记的刘澜涛在兰州主持召开会议,”纠正极左路线”,开展”抢救人命”工作,幸存者才得以从61年一月后陆续遣返原籍.
尽管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,当时被草草掩埋的众多尸骨频频暴露于野,引发了当地农牧民的持续反映,但这起事件,长期以来被”遗忘”了.直到2000年,甘肃籍天津作家杨显惠经长期、大量第一手的当事人访谈,陆续在《上海文学》杂志上发表系列纪实体小说《夹边沟记事》之后,”夹边沟”事件才重新被”发现”.此后,该小说先后得到了资源由中国BT影视资源网整理收集上海、天津和广东三家出版社的结集出版,反响巨大,更被视为21世纪以来我国最重要的纪实文学创作.时光网记者致电花城版《夹边沟记事》的责任编辑张懿女士得知,花城版已经发行到了第三刷,累计印量超过三万册.而通过《南方人物周刊》《新京报》等媒体针对该书和作家本人的报道,”夹边沟”事件细节也日益清晰.
改编自纪实文学、由王兵执导的《夹边沟》以惊喜片的身份入围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.王兵的首部故事片《夹边沟》,是一部冷峻、直接的电影,几乎没有任何回避地回顾了那段历史.王兵将纪录片创作的美学引到故事片中,用独特、自信的视听语言展示了在1960年前后,人间地狱一般的夹边沟劳改农场发生的故事.
王兵自幼丧父,看杨显惠《夹边沟纪事》后,才知道父死于夹边沟,尸骨无存,不知道这是不是他创作该片的动机.《夹边沟》根据杨显惠小说《告别夹边沟》改编,原著虽然大多有原型和真人真事做基础,但由于事件的隐蔽性,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地揭示真相.王兵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,他之前拍摄的长达三个小时的纪录片《和凤鸣》,就是以夹边沟事件的幸存者和凤鸣口述作为载体,记录了个体数十年的人生经历.影片在2008年10月开始拍摄,2009年1月完成,历时75天,积累了130小时的素材.
《夹边沟》以惊喜片的身份入围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.而本片也将与徐克的《狄仁杰之通天帝国》一起,代表华语势力争夺本届金狮大奖.
王兵的首部故事片《夹边沟》,是一部冷峻、直接的电影,几乎没有任何回避地回顾了那段历史.王兵将纪录片创作的美学引到故事片中,用独特、自信的视听语言展示了在1960年前后,人间地狱一般的夹边沟劳改农场发生的故事.
尽管电影中有极其直接的描写,比如劳改犯由于过度饥饿吃下其他人吐出的食物,死人被随意暴露在戈壁沙漠,有人从侧面说出人吃人的事实.但相对于小说所描写的更严苛的情况而言,电影的表现还是较为收敛.但即便如此,还是有为数不少的观众忍受不了写实的描写,选择了提前退场.
电影冷冽之处在于,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没有感情,只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冷静地记述,常年的劳动和精神打击,以及食物的短缺让劳改犯人极度麻木,在这里死亡每天都会出现,其他人要做的,只是用被子把他们裹起来,然后扔掉或者掩埋,甚至把他们的衣服扒光,换成吃的.劳改犯居住的壕沟外面,是一望无际的戈壁,没有尽头,没有希望.人们在这里死去,在这里煎熬,找不到任何出路.
王兵拍摄纪录片的自信和制作方式,依旧延续到了《夹边沟》中,电影中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有着让人印象深刻的”出现”,而非表演.其中曾亲历夹边沟事件的李祥年还在电影中出演了一个角色,他帮助许多人更深刻地了解了这个故事.美中不足的的是其中一位死者的妻子,她以闯入者的身份来到劳改农场,得悉丈夫死去的事实后号啕大哭,并且执意要寻找到丈夫的尸体.她的表演过于外放,与电影中人物的状态明显不符,即便她是一位”局外人”,但也不应该表演的如此极端.
拍摄纪录片存留下的长镜头美学,在《夹边沟》中也得到了切实的体现.王兵关注声音的空间层次,从头至尾没有音乐,关注画面景深的处理,关注空间、景别、用光的变化和节奏,有条不紊地铺陈故事.虽然采用手持摄影,但画面的运动保存了强烈节奏感和控制力,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调度.但由于某些原因,一些镜头的剪辑和创作还是有不是那么严谨的处理,但瑕不掩瑜.
《夹边沟》最大的意义在于,用电影的方式直面了那段历史.也许这不是事实的全部,但足以让人难以忘记.